世程原网 网站说明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在: 首页 > 祠墓保护
祠牌墓碑    
篁墩程氏统宗祠重修捐资已落实


黄山程氏宗祠,祠堂名。程氏宗祠位于黄山区城区5公里的甘棠镇兴村。始建于明代,后被毁,清代后期重建,今仍保留有明代建筑风格。该祠为程灵诜的行祠。始建于1447年春,正堂四槛,东西庞八槛,门屋四槛。前瞰石溪,右临水渠。1486年冬复增寝室四槛。广厦回廊,虹贯钩连。现堂、屋、廊、鹿俱存。建筑宏伟,颇为壮观。有三进,墙面为硬山顶,祠堂构架为穿斗式,门楼为五凤楼建筑。祠深58.6米,宽22.6米,檐高7.5米,建筑面积1324.36平方米。第一进为门厅,西承天井,天井两侧为回廓;第二进为大堂;第三进为寝殿。门楼、额枋、梁上轩下、雀替、斜撑、大斗均雕刻人物故事、珍禽、花卉、楼台亭阁。祠内木雕、砖雕、石雕俱全,雕刻造型栩栩如生。现祠堂保存完好,2004年10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篁墩程氏重修统宗祠世忠庙徵信录》
捐款人的世数
(括号内为新安世数)
现将《篁墩程氏重修统宗祠世忠庙徵信录》民国25-29年捐款人的支派及世数整理公布于下,供寻根问祖的本家查阅,因是民国间人,也许是你的父亲,祖父,曾祖,高祖等辈,对搞清自己所属支派及世数亦可有所帮助:
安庆派:
程鉴堂(世数未详)
白沙派:
程朝熙(63)程英发(64)程绘山(61)汝信公,汝良公,淑汉公,文盛公,擎孙公,湘公
凤岭柏源派
支祖:益清公,轫云公,良昌公,义道公,光迪公,宗会公,程敬堂(65)
北门派:
程家华(60)程学廷(61)程学銘(61)程安澜(62)程安渡(62)程安仁(62)程天赐,程惟善,程子才,程德兴,程夏珍,程大丰
本仁派:
程宗沂(67),程仲珊(68),程景山(68),程秀山(66),程俊群(66),程少珊(66),程啸云(66),程镜如(65),程叶萀(65),程玉书(65),程守三(66),程纪勋(67),程讱卿(67),程景之(67),程子忻(67),程镜湖(67),程祝堂(67),程志安(67),程德榜(68),程焕文(69)本仁派:程宗沂(67),程仲珊(68),程景山(68),程秀山(66),程俊群(66),程少珊(66),程啸云(66),程镜如(65),程叶萀(65),程玉书(65),程守三(66),程纪勋(67),程讱卿(67),程景之(67),程子忻(67),程镜湖(67),程祝堂(67),程志安(67),程德榜(68),程焕文(69)
城尾派:
程惟楷(61),程君谋(61),程瑞三(62),程瑞采(62)程颂禾(62),程颂芝(62)程永权(63)程惟楷(61),程君谋(61),程瑞三(62),程瑞采(62)程颂禾(62),程颂芝(62),程永权(63)
汊口派:
一帆公支:程宏玉(61)程宏声(64),程绩咸(62),程九峰(63),程子宜(61)德岐公支:程步生,世数未详,程励峰(62)程斗南(62)程文炎(62)程浩然(62)程仲勤(61) 程步鏖(62).程新云(62),程益石(63)程吟荪(63)程新德(65),程新和,(65)程世新(65)程继宾(60)程友祯(60)程承瑞(60)程凤章(60)程德鸿(61)程吟生(61)程润生(62)程庆云(62)程冠群(63)程爱民(63)程理涵(63)程春华(63)程徵之(63)程裕卿(63)程旺富(63)程静波(62)
充川派:
大原公支:程琴堂(61)程声浩(62),程声渭(62) 程达源(62),程厚香(61),程寄鸿(61),程宗洛(61),程贻悫(63)
充上派:
程敦祠(60)程福寿(60),程添庆(60),程养涵(62)程长龄(63)
长翰山派:
程永祥(60)程贤剑(62)程德贵(62)程陈氏(61)程瑞廷(61)程辅卿(61)程天赐(63)程良林(63)
长垄派:
程晴峰(65),程仲衡(65)。玖公支:程韶珂(65),程韶峰(65)。良公支:程忠基,程芷洲,程鸿泰,程葆之,程芷江,程鑫沐
岑山渡派“显承堂”:
程炽荣(58),程嘉善(58),程锦文(58) 程务生(60),程张赐(61)
承狮派:
程守如,世数不明,程庭斋(62).程纯甫(63)
淳安派:
程鹏飞(65)
都宪派:
程延愚,程齐燮,程齐永,都宪派:程延愚,程齐燮,程齐永
敦仁里派:
光怡公支:程镜庭(60)。光懿公支:程耀庭(62)
大仁里派:
程燮卿(59)
大呈村派:
程馥堂(58)
东塘派:
程明甫(63)
富溪派:
程慎斋(61),程受康(60),程光耀(59),程振达(60),程思源(61),程思明(61)程萼楼(62) 程静润(62),程庆霖(62)
芳干派:
程连璧(60) 程涵斋,未详,程樨筠(女)(60),泰公支:程伯厚,程芳溪,程冀昌,程鸿章,程锦祥,程松衡,程松年。椿年公支:程友恭
凤凰派:程振培(62)
凤岭派:程晓暹,世数不明
芳口派:程宽裕,程宽绰,程宽和,程宽洪(60)
古城派:慎和公支:程信甫(61)
高塘派:程趾安,程趾桐.世德堂:程以和(61),程麟泽(62)
虹梁派:作霖公支:程樾坡(61),德卿公支:程芷薌(61)。十九公支:程燮卿
洪田派:程有贵(61),程仲芳,程添德(62),程麟祥(62),程振国(63) 程麟文(62)
湖北江陵派:程义周(62),程义和(62),程义才(62),程义恩(62),程义粹(62),程义揆(62),程义典(62),程义申(62),程义忠(62).程方伯(63),程方叔(63),程方悫(63),程方刚(63),程方正(63),程方道(63),程方奭(63),程方鬲(63),程方祁(63),程方忠(63),程方贡(63),程方恭(63)。程垂成(64),程华亭(58),程月亭(59),程东善(61),程荫五(62),程小峰(60),程晋香(62),程多贵(60),程邦兴(60),程复初(59),程瑞芝(59),程寿山(59),程向荣(59),程泽棠(60),程欣然(60),程思功(60),程子敬(61)
?槐塘派黄源支:敬远堂:程杰良(61),程本斋(62),程振堪(62),程树棠(62),程紫佩(63)
湖南醴陵派:长连公支:程颂云(即程潜)
湖北(鄂)莺山派:程贤礼,程贤志(63),程良生(64)(注:此世次用字“贤良....”,与其他的世数不同)。
浩村派:程永生,程光华,程光清(57)程承祖(58)
绩溪派:程镜衡,程新魁(64)
绩溪古塘派:程光春(58)。如祺公支:程训维(61),程鸿庆(61)。赞公支:程万孚(60),程朱溪(60)。敏公支:仲远公支.育和堂:程赞(64)程仲贵(49)程汉(49)?程佩(49)?程训鏕,程光家(58)程家福(60),程如麒(60)程裕恒(59)程家寿(60)程观和(60)程光杰(58)程孚民.
绩溪汪川:程少卿(62)
绩溪仁里派:程干庭(61),程干顺(61)程耀庭(62)。希兰公支:程润身,程子誉(60)程荫卿(60)。程明玉(62)程明愷(62),秉吉公支:程少卿(62),程步行(62)
绩溪南市派:光祖公支:程雨生(65),程芑生(65)
旌德集贤坊:程瑞棠(67)程英国(64)
绩溪南市派:程绍庭(63)
集成派:程日旭,世数未详
绩溪大谷派:程子屏,程吉亮,程吉鎔(59)
绩溪中正坊:程克藩
绩溪洪川派:程应麟
黎川派 程灶贵,世数不明
黎阳派:程家汝(64)
临溪派:程传杲(61)
临河派:程定周(62),程锡纯(63)
楼基派:程献廷(61)程吉甫(64),程久明(64)程仕林(65)程仕来(65)程仕云(65)
庙前派:程和生(64)程存卿(60)
南山派:程康侯(63)程吟舫(62)程雅三(61)程其斌(61)
南山淮水门桂林支:灿如公支:?朝元公支:程毓芳,程文镐
南塘石田派:程开祥,世数不明
南京:程式堂,世数不明
陪郭派:程汝孚(60)。宗柏公支:程干庭(61),程干纶(61)。志侯公支:程筠孙(62)
祁门善和派:程静山(59),程履平(61),程道谋(62),程问渊(62),程克宽(62),程鹏万(62),程遂元(62)。程友光(59),程润之,程少溪,程泰徵,程济华(63)
山斗派:程顺来,世数不明。苇舟公支:程用六(63)麟书公支:程益三(65)金门公支:程之瀚,程之济(64)宝臣公支:程润生(64)。璘彬公支:程树滋(68)。子明公支:程奉卿,程金雨 (68),世数不明:程瑞生程力群。程玉山(64),程之淋(64),程之溪(64),程淑祥(64),程福(64)祥,程之澄(64),程之浩(64),程忠祥(65),程鸿均(66)程善祥(65)程承德(68)
率口派:程钧卿(61),程如鹤(62),程维周(61),程永康(62),程肇昌(62),程葆康(62)程允中(62)程子藩,(62),程友诚(62),程罗周(63),程伯衍(61),程如生(63),程铁生(63),程益寿(63),程永建(63)程韵声(61),程定葆(62),程济时,程乃华,程钧卿(62),程连寿(61)程如鹤(63)辅庭,鉴堂公支:程瑶笙(60),程雄甫(61)(一处注由溪派),程玉笙,世数不明,程守仁,世数不明.程丽堂,世数不明,程良生,世数不明,程纬丞(60),程裕孙(60),程永泽(61),程永椿(61)程永萱,(61)程庆生(62),程庆圻(62),程理成(60),程叔英(62),程祖荫(63)程祖勋(63)程德生,世数不明,程耐安(61) 程正斋(61),程启周(61),程佩照(61)程芝树(62),程芝寿(62),程梯云(62),程进发(63),程子春(63),程子禹(63),程子虎(63) 程荣锦(61),程兆丰(62)
?率口迁宜兴支:程润之(63),率口迁乌镇支:程润之(62) 程维墉(63)
竦口派:程伊耕(66)
遂安县中洲派:崇本祠,绍德祠,善庆祠
太平尚书里:程瑞生,世数未详
田坑派凤家墩:程万海(60),程广华(61)
塘尾派:程品三(59)程明光(63) 程瑞徵(62),程光烈(63)
汤口派:敦睦堂:程立照(58),程立榕(58)程立隆(58),程立椿(58),程嘉琪(59)程嘉昌,(59),程恩駬(60),程恩鋆(60),程恩璟(60),程恩钜(60),程荣基(60),程宝金(60),程裕昆(61),程裕先(61),程聚星(60)程德顺,程柱华(61),程爵华(63),程宏涛(62),程宏源,程宏绍,程宏怡新安,程笑青(61),程大有(62),程大球(62),程志清(62),程秋喜(62),程冬喜(62),程嘉仁(59),程裕鑣(61),程裕鍭(61) 程恩椿(60),程恩来(60),程恩銖(60),程恩铧(60),程恩炘(60),程恩松(60),程恩宽(60)
潭川派:程童(63)程思礼(63)程天斋(63)程应兆(63)程廷尧(63)程玉书(63)程心锦(63)程定远(63)程元敬(63)程永社(63)程岩凤(63)程永芝(63)程永昌(63)程开之(63)程宾范(63).程旭初(63)
浯田派:程长生(66),程经懋(67),程经纬(67),程经鎔(67),程九弟(67),程经熙(67)程绳武(63)
泗泾支派:程允甫,程允楷公支:程纪生(66)。
汶溪派:程仲良(61)程霭庭(62)程苓圃(63) 程道生(63)
文昌坊派:程致中,锡龄公,嵩龄公支:程荷生(63)程延龄(64)程润萱(62)程鸿成(64)程鸿斌(64)程昌龄(62)程敦智(63)程敦裕(63)程鸿钧(63)程立志(63)程耀辉(64)程绍权(65)程绍松,程辉远
婺源派;程润辉,程霄羽,程汝庭(62)
婺源城西派:程振基(68)程敬文(65)程镜庵(68)
婺源高安派程贻清
婺源箬岭派:程适如
婺源上岭头:仁晓公支:程云翔,沄公派:程伯海
婺源下溪源派:程沼甫,世数未详
槐塘派:程镜如(61),程延绪(61),程延庚(61),程延庆(61),程筱圃(61)程堂宪(61),程锦瑞(60),程锦騏(60) 程端祜(61)槐塘派:程蓉生(67),程燮臣,程衍庆,程少芝,程继坤
槐塘迁溪川:大献公,桂华公,龙浩公,士升公,祖乙公,程亨九(66)
歙西芝田芝黄村七贤派程焕英(62)
歙县:程广发(62)程亦情(66)
歙县葆村(会里长垄支迁)程次庭(64)。
霞阜派:程稻生(62)程竹书(63)程丹敷(63)程辉远(63)程德和(64)程辉庭(60)程有章(61)程实夫(61)程如钟(61)程金秀(女)(63)程玉霞(女)(64)程礼和(64)程悌和(64)二学公支:
程绶青(61)注:绶青公就是黄山联谊会程伯孚祖父。
休宁西馆派:程子庭(60)程云孙(65)
休宁会里派:程友梅(62)程颂华(63),程宋亚(63),程旭生(63),程元熙(63),程云詠(63)程焕瑛(65)程高转(65)程子安(65)程文斌(66)程观寿(66)程成基(67)程成信(67)程镇第(65)程登瀛(65)程瑞堂(62),程仁杰(62),程文源,程麒善,程麒礼,程瑞祥,程长春.会里榨方支:程平鑫,程观贵,程有志。里下沙塘:程高祥。会里平千:程金德,程步青,程观保
歙县河西汾公派:程益生(63)程振扬,未详
休宁后村:程绳武。
休宁新潭:程子敬
休宁:程雪渔(66)
小贺支:程厚振(61)
新塘派:程醉经(62)程弗卿,世数不明。程蔚漳(63)程礼初程季鲁程礼堂程瑞云程万和程守道(64)程有元(64)程连宝(64)程松堂(64)程长达(64)程寿春(64)程善昌(64)程镇堃(64)
歙北:程立钰,程萃和
歙县横山派:程光健,程第元,程观龙,程立仁,程鹤亭
歙坑东山派:程双根(60)
歙北门派:程天赐程惟善程子才程德兴程夏珍程大丰
歙范坑威坪:程道修(59)程相如,未详。程禹谟(63)
休宁荷池派:程保元(61)
休宁西馆派:程字文(64)程梓琴(62)程景甫(64)程仰之(64)程鸿栋(64)程掌权(65)程从心(64)程仲安(64)程少堂(64)程玉水(64)程玉根(64)程鉴之(64)程良臣(66)
南溪口派:程金锡(59)程鹏远(63)程自百(63)程安庇(64)程贤尚(65)
休宁榆村派:程荫轩(64)程槐亭(68)
休宁黄石派:程如衡(63)程子和(64)程子谦(64)程树生(64)程日新(63)程旭康(66)程臻培(64)程文家(65)程仁春(65)程开泰(65)程足金(66)
休北茶川派:程林生,程仲明,程??慈
歙东大呈派:程敬臣(60)
埜川派玗公支:程恩光(59)程定安(60),程定斌(60),滋荣公支:程伯磬(60),程质夫(60)
由溪派: 程秋生(58) 程敬苍(60)程郁生(61)程穀人(62)程仰南(62)聿和公支:程仲沂(58)程阶平(59)竹溪公支:程海峰(59)。仁叟公支:程科阜(62),程国英,世数未详
由溪迁湖边派:珹十公支:程仲沂(58)
由溪迁泰县支派华峰公支:程畯僧
瑶山派:程俪生(68)
歙县石门派:衍宗宗祠.程春生(59)程兰生(60),程光銘
芜湖支派:程彝斋(瑶溪迁入)
云雾派:程传松(62),程祖荫(63),程寿元(63),程万龄(65)
黟县:程幼仙,程克宽,程文照,程寿銘,程裕生,程裕徵,程焕章,程明全,程厚培
黟南淮水门:程政肃(65)程可竲(62)程定源(62)程光前(63)程挺生(63)程伯谦(64)程松桃(64)程阜民,程硕藩
黟南山派:程汝泽(火旁)(63),程正维(64),程正常(63),程正道(63),程正春(63)程裕祥(65),程德修(65)程连九,程宏济,程尚椿,程尚樱
黟南山吴村派:程霖生
黟南山赤岭派:程善纯,程善信,程恒煦,程恒仁,程照道
黟南山淮渠支:程启钟(63)程启福(63)程启霖(63)程家植(64)程家爵(64)程家瑞(64)程家宁(64)程学道(65)程学源(65),程学熙(65)程学祥(65)程学荣(65)程松山(63)程家原(64)程家乐(64)
朱村:程友洪(63)
子堂派:程凤翔(57)程慎初(58)程嘉祥(59)程炳辉(60)
泽川派: 程振邦(61)程家骝(62)程荣华(62)
钟泽派:程学海(62)程学颐(62)程学珠(62)
江苏吴县:程锡章
江苏吴县支朝宰公支:程幼甫(61).程庸畴(率口迁吴)
江苏扬州振兴碱厂:程志成
江苏江阴青阳:程志山,河塘桥支:程云初,程云章,顾山支:程品泉,程定庵,程秉松,程银寿,程银锡.马嘶支:程云峰
江苏江阴华市:程里千,程佛全(65)程双全(65)程金泉(65)程永泉(65)程振奎(65),元显公祠
江苏无锡:程鸿珍,程任安,程兆裕.严家桥支:信吴公支,程柏涛.蟸漍支:程俊福,程杏魁
江苏武进潘家桥:程志霖
江苏常熟西港镇:程佩秋,程荫岩
江苏宜兴:程志皋,程月如,程联庆
江苏常州:程春生,世数不明
湖北武穴:程上达,程青云(黟县迁入)
江西:程天放。
饶州莲湖:程四保,程兰亭
新建大塘派仕升公支:程伯藏,程綺臣,程伯庐。
大塘派:程毓芳(61)
浙江桐乡派:程幕灏,程文庆,程传愷
浙江嘉兴秀水支:程俊民
以堂为名的捐款
四箴堂(未明)
歙芝黄派:敦本堂,(具体情况未详)
大坑派:相儒堂 宗 祠
志德堂(休宁汊口)
承敬堂(霞阜派)
继述堂(南山派)
黄尖派:承德堂,树德堂
临溪派:贞宗堂,光礼堂,崇本堂
高塘支: 世善宗祠:
不明派系及世数:
程詠南,程久朗,程焕宜,程协中,程华甫,程收民,程柏原,程庸生,程抡三,程汉兴,程仲良,程汉隆,程克成,程镇麟,程联安


篁墩程氏统宗祠司年合并拾年轮表
甲年:
云务塘、南市(绩溪瑞川户)、章塘、会里(休)、集贤坊(旌)、阳村(休)、横干(公山)、南山(黟)、富溪(休)、金竹(婺水)、长庆(岩镇)、庙前、大谷(绩)、高安(婺)、崇村、葆村。


乙年:
率口(休)、虹梁、田坑、洪坑、合干(休)、里东闗(休)、富登、潛口、冯塘(伯良户、三锡户)、表里、蒲田、小港(休)、白沙、文昌坊(休)、醴陵派(北乡长连村)、谿川(休)、埜川(休兖山梁)。


丙年:
百家充(休)、范家墩(休)、上市、西馆(休)、新馆(休)、黎阳(休)、西培(婺城)、溪口(歙)、飞龙坑(范坑)、东山、舍源(岩镇东街)、末头、浯溪(休)。


丁年:
由溪(休)、汊口(休)、下溪源(婺)、绩古塘、里古塘、丰隆(休)、泽川(休)、街前(即湖田)、山斗(休)、介塘、狮塘、白洋(江村)、新屋下、古城闗、敦仁里、泰县派(由溪合支)。


戊年:
榆村(休)、阳高山、上溪源(婺)、化村(休)、虹梁、临溪(休)、冯塘(万里户)、南市(锡雨户)、都宪坊、程村降、汤口、吾田岭(休)。


己年:
岑山、泰塘(休)、充上(休)、塘尾(休)、上太尉殿、湿川、凤岺、槐塘(崇本崇正显水忠员)、四户、仁里(绩)、洁湖、柏源(婺)。


庚年:
长翰山、杨林村(太平)、北门(郡城)、霞阜(休)、洪田(休)、善和(祁)、临河、呈坎、芝黄、上草市、茆田、大呈村、芝田、新建大塘派(公泰户)。


辛年:
竦口、唐贝、石门、富溪(育森户)、程子堂、程村(祁)、上叶村、下叶村、岺山(世和户)、忠溪、蒲川(绩)、洪川(绩)、瑶山(黟)。


壬年:
绍濂、律村(智保户)、中林柏溪(祁)、东闗口(休梅林)、塔山(宁)、太坑、托山、丰南、褒嘉坦、婆田(范坑)、后村、东阁(休)、篁墩、官桥头(婺)、梓里(太平)。


癸年:
大源(绩溪楼基)、篁程塘、闵川(休宁即汪塘干)、桐源(上下)、石田、屯石头、汪川、高塘、太紫山、后村(即浩村)、城南、律村(精保户)、璜上(绩)。


共壹百肆拾壹派。惟南市、富溪、冯塘、虹梁、律村、岑山六处互见派同,而户異芝黄、芝田同地,而派别南市一在绩、富溪一在休。

 

安徽新安程氏壬辰清明徽州祭祖追记


安徽新安程氏壬辰年清明徽州祭祖活动由安徽省程氏文化联谊会发起组织并主办,歙县新安程氏文化研究中心协办,黄山市程氏文化委员会积极参与。来自安徽省内外的200多位新安程氏宗亲代表参加了2012年4月7日--8日的安徽新安程氏壬辰年清明徽州祭祖活动。

4月5日中午,安徽省程氏文化联谊会的程晋星、程文群、程勋梅等一行四人驱车从合肥出发,到达黄山市屯溪心族之旅酒店,筹备祭祀活动。下午四点与黄山市宗亲程怡铭、程文俊等会面,商议了筹备祭祀活动。4月6日中午,程晋星、程文群、程勋梅、程晓俊、程志华等一行七人驱车到达歙县,与程怡铭、程长青会面再次落实了祭祀活动的具体事宜。

4月7日各地宗亲陆续来到屯溪心族之旅酒店报到。4月7日晚,安徽省程氏文化联谊会举行了第二届理事会筹备会议,对程氏家族事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安徽新安程氏壬辰清明徽州祭祖活动领导组再次开会并详细具体落实了次日的祭祖活动细节。

4月8日早上7点30分,吃过早餐的200多位新安程氏宗亲代表从坐落于黄山火车站旁的黄山市屯溪心族之旅酒店驱车前往歙县郑村镇向皋村冷水铺,在东晋首任新安郡太守、新安程氏始祖“忠祐”公元谭公墓园遗址,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祭祀凭吊活动。祭祀现场,烟花绽放,礼炮轰鸣,香烟缭绕,场面壮观,气氛庄严,新安程氏后裔代表神情肃然,深情追思东晋首任新安郡太守、新安程氏始祖“忠祐”公元谭公,缅怀东晋首任新安郡太守、新安程氏始祖“忠祐”公元谭公的伟绩。200多位新安程氏宗亲代表向东晋首任新安郡太守、新安程氏始祖“忠祐”公元谭公进香行跪拜礼,表达无限的哀思。

歙县新安程氏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程长青主持该处祭祀活动并介绍了东晋首任新安郡太守、新安程氏始祖“忠祐”公元谭公的生平事迹及其墓园的过去与现在;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安徽省程氏文化联谊会会长程东利宣读了祭文;程怡铭宗亲受歙县新安程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会长)、安徽新安程氏壬辰年清明徽州祭祖活动总指挥程振塑委托代以致辞,简要阐述了此次祭祖活动的宗旨和意义;宗亲代表程希桂和程向阳发表了简短的祭祀感言。

随后,200多位新安程氏宗亲代表在祭祖活动组织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又驱车回到黄山市屯光镇篁墩村在“忠烈王”、新安程氏显祖、“忠壮”公灵洗公墓地和新安篁墩程氏统宗祠进行了简朴的祭祀凭吊活动。

在“忠烈王”、新安程氏显祖、“忠壮”公灵洗公墓地200多位新安程氏宗亲代表向“忠烈王”、新安程氏显祖、“忠壮”公灵洗公进香行跪拜礼,表达无限的哀思。很多宗亲代表纷纷拿出相机三五成群在“忠烈王”、新安程氏显祖、“忠壮”公灵洗公墓前合影留念。

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黄山市程委会副会长程景梁主持了祭祀“忠烈王”、新安程氏显祖、“忠壮”公灵洗公并简要介绍了“忠烈王”、新安程氏显祖、“忠壮”公灵洗公的丰功伟绩和在徽州历史中国历史以及在新安程氏历史上的地位。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安徽省程氏文化联谊会会长程东利致辞,宗亲代表程先政等发表了祭祀感言。

上午十时左右,200多位新安程氏宗亲代表缓缓进入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新安篁墩程氏统宗祠遗址内,祭祀列祖列宗。在祭坛和供品案桌前,200多位新安程氏宗亲代表依次上香行跪拜礼。程怡铭受安徽省程氏文化联谊会委派主持了新安篁墩程氏统宗祠遗址内的祭祀活动并向程氏宗亲代表介绍了新安篁墩程氏统宗祠的历史。黄山市程氏宗亲联谊会会长程伯孚致辞,上海市宗亲代表、安徽省程氏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程先政和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安徽省程氏文化联谊会会长程东利发表了祭祀感言。

随后,200多位新安程氏宗亲代表参观了篁敦程朱阙里文物陈列馆。

整个祭祀活动到上午12点左右结束。

由于历史的因素,特别是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承载新安程氏族人道统和精神的东晋首任新安郡太守、新安程氏始祖“忠祐”公元谭公墓、“忠烈王”、新安程氏显祖、“忠壮”公灵洗公墓以及新安篁墩程氏统宗祠都遭到了灭顶性的毁坏……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些年,每逢清明等重大节日,世界各地程氏程氏族人陆续来到徽州寻根问祖。既有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更有大量国内新安程氏后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4月,世界华人领袖、新安程氏后裔、元谭公63世程万琦先生和著名金融家、新安程氏后裔、元谭公64世程道兴先生率领海内外程氏宗亲600余人来到徽州寻根访祖,并到歙县郑村镇向皋村冷水铺东晋首任新安郡太守、新安程氏始祖“忠祐”公元谭公墓园遗址及黄山市屯光镇篁墩村“忠烈王”、新安程氏显祖、“忠壮”公灵洗公墓地进行了简朴而隆重的祭祀凭吊活动,在海内外程氏宗亲和黄山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东晋首任新安郡太守、新安程氏始祖“忠祐”公元谭公墓园遗址及黄山市屯光镇篁墩村“忠烈王”、新安程氏显祖、“忠壮”公灵洗公墓园的恢复和保护越来越困难。今天我们还能看见墓冢,祠堂的基本框架,也许若干年,或者明年,那里就建起了高楼大厦……

【新安程氏历史常识】

一、程姓起源及新安程氏

 据资料记载,伯符是程姓的始祖。由于伯符向周王敬献“泰山之车、井中之玉和双穗之禾”这“三异之端”有功,被周王封在广平的程地,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程姓。实则伯符是重和黎的后代。

 程氏因程国而得名,先有了程国,程国的居民后来就称程氏。至于程氏在何时何地得氏则诸说纷纭。就程氏得氏的时间而言,有西周初年、成康之际和宣王时期三种不同说法;就程氏得氏的地点而言,也有广平(今河省北鸡泽)、洛阳上程聚和安陵(今陕西省咸阳东)三种说法。

 程氏的得氏始祖名伯符,又称乔伯。他是重黎的后裔,生活在商、周之际。《河南程氏正宗世谱》中有一首《迁徙歌》,写道:“古有重黎氏,程族由发初。历夫周兴际,伯符广平居。”这首歌概括了程氏始祖伯符初封广平的事。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关中地区有一个周国,在文王姬昌的管理下,政治清明,蒸蒸日上。姬昌得到了许多方国的拥戴,号称西伯。他在位时,已经奠定了灭商的基础。姬昌死后,儿子姬发即位,史称周武王。他继承父亲未竟的灭商大业,领兵东伐,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南、卫辉市北)打败了商王纣的军队。纣自焚而死,商朝宣告灭亡。

 周武王让商王纣的儿子禄父 (又称武庚)留在殷商故土,继续管理殷商遗民。在其周围建立了卫、鄘和邶三国,分封武王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又下令释放被商王纣关押在监狱里的贤人和百姓,将商王纣聚敛的 钱财、粮食散发给贫民和奴隶,然后班师西归。

 周武王回到关中的镐京 (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后,为了统治原商朝的广袤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推行分封制度,将自己的同姓、灭商的功臣谋士和古代圣王的后代封在各地,建立国家。伯符也是古圣贤的后裔,因而被封在广平,于是伯符带领本家族人等,在那里建立了国家。

广平是伯符的始封地,也成为程氏的发祥地之一。后来广平发展成为程氏的首要郡望。但是广乎不是程地,也不是程国。因此,它不是程氏得以命氏之地。槐塘《程氏世谱叙》转引西汉司徒程泰修撰的族谱说:“臣上世祖伯符先封广乎,后得封程国,遂氏焉。”

程氏是徽州的大姓,也是最古的一个姓,据明程尚宽著《新安名族志》2记载,“程姓出黄帝重黎之后,自周大司马曰休父,佐宣王中兴,封程伯,子孙因以国氏,忘安定。其后曰婴,仕晋平公,有立赵孤之德,封忠诚君,再忘广平。汉末曰普者,从孙氏定江东,破曹操,赐第于建业,为都侯亭。”程普之后曰程元谭,永嘉之乱时,佐琅琊王起建业,为新安太守,有善政,民请留之,赐第篁墩,遂世居此。程元谭即为新安程氏一世祖。

新安程氏传至13世出一显赫人物程灵洗。他曾被梁元帝任命为谯州刺史兼领新安郡太守,后被陈武帝任命为兰陵太守,遂封安县侯,以后因军功先后升任豫州刺史、坐骑将军、中护军、云麾将军、重安县公等职,为陈朝栋梁之一,卒后赐镇西将军,谥“忠壮公”,配享武帝庙庭。因侯景之乱时,程灵洗曾率领乡人保卫乡土有功,对此,徽州人十分崇仰,死后尊封他为“邑神”影响十分久远。

程灵洗有22个儿子,由篁墩先后扩散到徽州及全国各地。新安程氏传28世,在唐朝中后期,出一个名叫程泽的人,从篁墩迁河北中山博野,至32世,又一名叫程希振的人又自中山博野迁河南洛阳,其曾孙即为程朱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程颐兄弟二人,他们实为新安程氏35世孙。(备注:程颢,程颐虽迁出新安已有好多代,且其生活和从事学术活动地方也主要在河南,其学术理论也称“洛学“,但如许多由徽州迁居、侨寓外地的新安人士一样,他们对自己的祖籍地有强烈的认同。

明修《程朱阙里志》记载程颢程颐念念不忘自己是“忠壮公”之裔,程颢就曾有“忠壮公裔”印章一枚之事;清雍正重刻时,又加入了康熙年间河南程氏后裔来篁墩谒拜新安程氏始祖、显祖的事件。)

如今,新安程氏后裔遍布世界各地,已达近千万人。

二、东晋首任新安太守、新安程氏始祖“忠祐公”元谭公


程元谭(公元245年―325年),字会普,号太守府君,三国时蜀汉延熙八年(即孙吴赤乌八年,曹魏正始六年,乙丑年,公元245年)年出生在洛阳上程聚(今河南省洛阳市上程聚),系程氏得姓始祖程伯符第45代孙。

程元谭为人聪敏,性情豁达。西晋孝怀帝司马炽(公元284-313年)在位(公元307年-311年)和晋愍帝司马邺(公元300年-318年)在位(公元312年-316年)时,程元谭历任广平郡太守等官职。

晋愍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十二月十一日,匈奴汉国创建者刘渊之族子刘曜攻克长安,俘获晋愍帝,西晋灭亡。

西晋王朝被匈奴人建立的前赵攻灭后,于是北方异族蜂拥而入,纷纷问鼎中原。其中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族为最大,另有十多个小族,他们凶猛残忍,大肆屠杀汉人,先后建立了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自此北方大地陷入一片混乱,这一时期史称“五胡乱华”。

程元谭在“五胡乱华”时丢失官职,弃家徙步投奔归顺西晋瑯玡王司马睿。

公元317年4月6日,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王(尚未称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晋”。

公元318年4年23日,晋愍帝司马邺死于汉国的讣告传到江东,司马睿于4月26日即皇位(“上尊号”),改元“大兴”,史称“晋元帝”。

程元谭率领士兵于大兴初年(公元318年)自东阿南渡,起初担任江阳太守,不久升迁担任襄州刺史。大兴三年(公元320年)凭借镇东军谋、襄州刺史的身份来到江南新安郡(前身为新都郡,晋时因郡西有新安山,而更名为新安郡。新安郡管辖遂安、海宁、始新、黎阳、歙、黟等六县。新安山在今祁门县境内。此时新安郡隶属扬州),担任持节新安太守。

程元谭担任新安太守期间,在晋元帝(公元318年-323年)在位六年、三次改元的艰难而混乱的社会大环境下,秉持一颗勤政为民之心,以卓越的才智,整顿吏治,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实行仁政,向朝廷推荐有才能的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发动和组织百姓疏浚河道,兴修水利,垦荒种粮;悯农爱民,曾向灾民散发了两千石粮食,安抚流离失所的灾民;开办学校,培养人才,教导百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教化风气。

在程元谭的治理下,新安郡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因此,新安郡百姓都感悦诚服,非常尊敬程元谭,爱戴程元谭。朝廷也深闻其贤,并下昭迁升其职。

东晋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程元谭任期期满,离开新安。临别之际,闻讯从四乡八邻赶来慰留他的新安民众挤满了大道,使他竟然无法离开。晋元帝获悉后,甚为欣慰,下诏褒奖程元谭,并让他继续留任新安太守。

东晋太宁三年(公元325年,乙酉年), 程元谭卒于新安太守任上,享年八十一岁。

晋明帝司马绍听到程元谭去世的消息,惊愕悲悼,伤心不已,为之大哭。赐其子孙宅第于新安篁墩。自此,程元谭的子孙就在新安篁墩安家。

新安程氏从程元谭肇始。因此,程元谭被人们尊奉为新安程氏始祖。

程元谭娶东海徐进之女,生二子:程彪、程超。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旅居海内外各地的新安程氏后裔已经近一千万人。

作为贤良名臣,程元谭逝世后,当时的朝廷极为重视,赐之葬在新安郡城西十里衮绣乡二十三都四保十里牌驿路旁,即今安徽省歙县郑村镇向皋村冷水铺。

程元谭墓前立有翁仲一对高大的石人,当地百姓称此为“双石人墓”。此后,程元谭墓成为新安郡四大古墓葬之一。

宋朝时,朝廷以程元谭裔孙程忠壮灵洗庙祀有灵,遂追封程元谭为“忠祐公”,封程忠壮之子为“忠护侯”,子孙世袭其爵。

北宋年间,端明殿大学士、宗正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郎官、秘书监丞、江东转运判官、休宁汊口人氏、绍熙四年进士程珌就主持修复了程元谭墓。

元代大德年间(1303年),休宁汊口裔孙程自得从北方回乡里扫墓,得知始祖程元谭墓被毁湮没,就风雨不停地在民间探访寻求。并最终在这年冬天十二月十七日,得到邻村一位掌管理乡里事务的长辈的指点,在深深的积雪中,找到了元谭公墓的墓址。程自得当即率领富溪裔孙程克绍等人在墓前修复了双石人,恢复了祖墓松丘。同时,程自得等还请得当时的当代名流、著名诗人、诗论家方虚谷撰文,大书画家赵孟頫写碑记述这件事。

明代新安程氏北宗裔孙程已敬担任徽州巡抚期间还曾经咋双石墓前树立牌坊纪念。

明代成化二年中一甲二名进士、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著名文学家程敏政更是带头呼吁率领州、县新安程氏各支派在篁墩世宗庙会谱,祭祖团拜,凭借这来和邻睦族,使程氏裔孙遵依道统和保护古迹。

千百年来,历经多次修复的程元谭墓一直是海内外新安程氏族人春秋祭奠之所,四海宗亲不断来此膜拜。

三,“忠烈王”、保境安民的骁勇战将、新安程氏显祖“忠壮”公程灵洗

新安程氏显祖程灵洗(514——568)在徽州老百姓和新安程氏族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过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整个徽州民间百姓都将新安程氏显祖程灵洗作为保护神在重要节日供奉祭祀。这种祭祀活动自南北朝陈光大二年(公元568年)开始,一直延续到至20世纪六十年代初,持续时间达一千四百年之久。


省级文保单位屯溪程氏宗祠今在何处

屯溪程氏宗祠位于屯溪前园村,系程灵洗的行祠,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47年),距今560余年,历史资料上说“前瞰石溪,右邻水渠”,建筑宏伟,且有一座牌坊,石雕精美。1998年5月4日被列为安徽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仅过了10年,可是我在屯溪前园一带仔细寻找,也找不到这座著名的古建筑了,是迁往他处,还是被房地产开发商拆掉了?请知情人指点一二。无论如何,这也是老祖宗留下的屯溪仅有的明代古祠堂啊,要是拆掉的话太可惜了。


程氏郡望堂号与宗祠通用联

郡望堂号
 

郡望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省鸡泽东南)。相当于今河北省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东汉废入巨鹿郡,三国魏初复置郡。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相当今河南黄河 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自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
 
  安定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相当于今甘肃省景泰、靖远、会 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中卫、同心、固原等县地。隋初废。

堂号
  明道堂、伊川堂、立雪堂:都是根据宋时的程颐、程颢说的。程颐、程颢兄弟二人都是大儒 周敦颐的学生。程颐人称“伊川先生”,程颢人称“孟子以后一人而已”。因为他二人能继承孔孟的传统,故称“明道堂”。二程讲学,迟到的站在门外侍听,雪深三尺不知寒,有成语“程门立雪”,故名“立雪堂”。
 
  世忠堂:据《程氏宗谱》载:南宋嘉定年间,当时由高官辞归故里的程珌,希望为有保障乡里功勋的新安程氏共祖程灵洗立庙,于是他号召了休宁会里,陪郭与歙县槐塘的程氏官僚士绅共相盛举。按程灵洗死后,被里人奉为神明,于墓前之千年木下叠大石为坛,春秋时祈祷晴雨。由于庙貌未备,仍然不够庄严,此时程珌倡领宗人捐钱买地,为忠壮公程灵洗立庙,并向朝廷乞赐世忠堂庙额,以彰其德,会里程卓,程覃,陪郭程璋,程瑜均预其事。宋宁宗嘉定十六年赐程灵洗庙额世忠,堂号亦称世忠堂,此应为新安程氏主支堂号。
 
  程姓又以:“安定堂”、“广平堂”、“叙伦堂”、“宏礼堂”“四箴堂”等为堂号。
 


  中国人的家庭认为,没有人祭祀的祖先,必定是家道衰亡或没了后代的人,可怜成了饿鬼。由于重视祖先,过去六堆的祭祀公嘗最发达,同一房的子孙,大家醵资买田,以先祖的名义为某某公祭公嘗。田以廉宜租谷放给族中较穷的子孙耕种。收息一方面作祭祖之用,一方面也作奖学、济贫等慈善事业。到了年底或年节更有“均息”,每一份会可分得数斤豚肉之息金,足以为年节家中祭祀之用。这种嘗会,各族都很普遍,一方面维系了同族的情谊,一方面济贫,另方面则作了奖学或慈善之事,极有互助合作,提拔后进,福国利民的精神。祠堂大厅(包括族人家宅大厅右角墙处),是恭奉祖先的地方。祖堂上最普遍的楹联是“祖德源流远;宗功世泽长。”上头的横额是“祖德流芳”。正是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绝非譬朝露,一时幻象的人生。祖牌神案下头是后土神位,但也有不少家庭付之缺如。不过灶神是绝不缺少的。厨房里必定安奉灶君神位。其名联是下中“司命灶君神位”,右联为“有德能司火”(上联),左联为“无私可达天”(下联)。一个家庭大事,如迁入新居,喜庆事,子女之名登金榜,年节等都必定祭祖,敬天公和敬灶君。结婚时,新郎除敬拜自家祖先外,更要到母亲外家和祖母外家敬祖,祭祀后的牲礼,必定奉上一大臂,谓之“阿婆肉”。中国文化建基于人生修养,其基本则在家庭。由推己及人,然后贤人、圣人,最后则上通天德,中国人以道德修养来代替了繁文缛节的宗教仪制,而崇祖敬天正好是最合适的制度。


  中国人的崇祀鬼神,祈求赐福,原希望能使阴阳调和,而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子孙繁衍,六畜兴旺。因之阴阳哲理成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的本源,另一方面,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非其鬼而祭之诏也”。而主张践行“仁道”,孝顺和敬畏则是践仁的入门,崇祖更成了孝的延续,是儒家将之伦理化、教孝、教慎终追远,各人拜自家祖先,仪式简易而隆重,每文褥节的宗教遂演变成最简易,少迷信的宗教活动,也成了培养道德的重要凭藉。祭天祀祖,出于报本返始之义,《礼记》上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返始也。”祭祖先,一方面是“志意思慕之情”,一方面又因报恩之义。苟子便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若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争天,下争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据甲骨文的记载,殷人对他们的祖先,真作到了“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在”的地步。殷人对祖先的看法,以为他们虽然死了,但精灵依然存在,与活的进修完全一样,增加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可以降祸福于子孙,厚葬的原因在此。自周天子将祖先配于上帝和天,各诸侯自然也特别注重祖先的祭祀。遂使敬拜祖先的礼节日见普遍。其后周朝的重视宗法,于是祭拜祖先,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上,就超于一切敬拜之上了,这便是崇祖敬宗,以及各族姓祠堂家庙发展的由来。


  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但“农业社会”在近百年来被不断强调,如艺术批评家栗宪庭先生所言:“这是一个价值体系重建的时代”。历史上,作为一种基层社会组织抑或权力体系,它是如此特殊、严密而有序,内部派生的那样多繁琐的行为规则,一定是会在过去“中国”的范畴去有效约束好每个个体的。因为,不仅相对族内任何一其它“个体”缺乏对等关系(总是:纵向——长幼有序,排资论辈;横向——男女或兄弟、姊妹等严格有别),而且,即使“我”面对其他家族的“个体”,也能迅速对照出自己明确的身份、地位等。儒教祠堂以宗氏家族为基础,多系一姓一族,也有一姓数族。解放前,家族主要以宗祠维系,乡民聚族而居,旺族多修建宗祠(俗称祠堂)。如刘氏宗祠、王氏宗祠、张氏宗祠、牟氏宗祠、熊氏宗祠、朱氏宗祠、石氏宗祠、程氏宗祠、兰氏宗祠、黄氏宗祠等。家族有族规,为先代祖先制订,族人须遵守。族内公推德高望重者为族长,以总理族事,并选一办事公证、有能力者为族正,辅助族长办理族事。宗祠均有宗中公产,出租以备开支。清明节办“清明酒”,冬至办祭“冬酒”,供族人聚会祭祖时享用,其中,冬至祭祖的猪、羊肉,多按男丁均分,叫“分酢”,除祭礼外,对族中子孙入学或升迁者奖励,对不肖者处罚。家训或戒条多载于族谱,要求公众遵守。其内容多以忠孝节义、遵纪守法、勤俭持家、和睦乡邻为主。如光绪十年(1884年)陶氏族谱所载家训有:“明五伦、正明分、立教养、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守法度、存天理、戒斗争、积阴德、勤俭”等12条目。又如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刘氏族谱中立族规计250条,其中严禁男子“投洋害华”、“争权误国”、“残害有功”、“赏罚不明”、“不惜民命”、“暴虐横征”、“同姓为婚”、“嫁女论财”、“允婚不配”、“招婿为子”、“为盗”、“为匪”、“为嫖”、“为赌”……等;严禁妇女“不孝公婆”、“不敬丈夫”、“不约子女”、“不和妯嫂”、“不尚洁净”、“不事烹饪”……等;再如民国七年(1918年)刘氏族谱中有:“孝父母”、“友兄弟”、“勤耕织”、“崇节俭”、“课读书”、“肃闺训”、“敦忠厚”、“重庭谊”……等的家训;再又如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黄氏族谱中载有:对“有志前进”的后裔,“予以扶助”;对“流为盗匪者,其本身及其子孙,永远不许入祠。”


  宗氏家谱,清时盛修,至民国,亦有续修者,家谱以记载宗族演变历史为主;如宗族渊源、世系、排行、族规、宗祠、祖坟、墓志、产业、孝贤、节妇等;谱成,多请名人、名宦作序,以升族望,县内族谱,抄本为多,木刻、石刻本少见。族中子孙极为珍视,尽力收藏,逐代相传。解放初,族谱被视为封建遗物,多已焚毁。现存较完整者,有石氏、刘氏、陶氏、黄氏、郑氏……等。普通中国人少有老子那样的修养,可以把“性”象速溶咖啡一样调进天地或天地之外的混汤里。制定了太多规矩,先人就不能象德国的男女老少一样,在“啤酒节”上拉拉扯扯、举杯乱碰了。所以,便有了游离于各家族之外——专门的梨园班子。当然,圈里的“戏子”象妓女一样,通常是“正统人家”鄙夷的对象。近现代以来,或许忠、孝、诚、义的道德约束力有所下降,不少人均在族谱上制造了一些可串联至宋以前的“先祖”;实际上,除唐以前(包括唐代)一些显赫特殊的豪门大族外,老一点的谱牒上是很难找到宋以前的平民“先祖”的。宗族在宋代的兴旺,应该和大规模的开科取士有关。当时,很多普通的农妇,都会望着自己刚出世的男婴、踏踏实实的做这样的梦——他会当上宰相的!对祠堂、墓地、谱牒的修补一定程度体现了迷失的群体对身份、历史幻觉的寻找,难免包涵虚荣心及功利色彩。另一方面,也应积极看到,伴随着贫富差距增大,人群间的敌意增加,儒家文化的重提(宗族体系即儒家文化的社会体现)、及宗族意识中扬善、固守等特性——至少能在以后一段时期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一定作用。


  由孔子創立的儒家学说不是宗教,但具有神学的內容。孔子继承殷周的宗教信仰而又有所改造。
  第一,进一步消除天神的人格形象性,使之抽象化,成为命运之天、义理之天。孔子说:“天何言哉,四哉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孟子解释说:“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孟子·万章上》)。
  第二,进一步限制天命的作用范围,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天命决定人的死生、贵贱,即所谓“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论语·颜渊》),这句话成为后来天命论的典型命题。但在事业的进取上、道德的修养上,人应当积极努力,“人能弘道”(《论语·卫灵公》),“为仁由己”(《论语·颜渊》)。将尽人事与听天命结合起來。
  第三,重祭祀而轻鬼神,突出祭祀的教育作用。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就是敬:“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就是远。祭祀祖先主要是培养孝悌之心,如曾子所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论,又用民本主义加以充实,说君权只有在“民受”的条件下才表现天命。荀子则以自然之天否定神秘之天,沒有鬼神,祭祀纯系神道设教,“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荀子·天论》)。他背弃了儒家的天命鬼神思想而走向无神论。
  儒家热衷于提倡圣贤崇拜。孔子赞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尤其颂扬尧,谓“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孟子“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认为尧舜为天子皆是天意。孔子生前,他的学生已把他看成天纵之圣,高不可及如日月。孟子称孔子为“圣之时者”(《孟子·公孙丑》),“自有生民以来未有”过的圣贤(见《孟子·万章》)。儒家所谓圣贤还不是神,早期也不祭拜,但已经部分神化即偶像化,表现出某种宗教观念和感情。


 
   休宁大阜程氏重修篁墩统宗祠世忠庙捐款名单                    
              《篁墩程氏重修统宗祠世忠庙徵信录》(民国25-29年)
                                        捐款人的世数
                                            (括号内为新安世数)
富溪派:
程慎斋(61),程受康(60),程光耀(59),程振达(60),程思源(61),程思明(61)程萼楼(62) 程静润(62),程庆霖(62)
遂安县中洲派:
崇本祠,绍德祠,善庆祠
黄尖派:
承德堂,树德堂

程朱阙里——篁墩古村
2007-1-24 9:01:04 责任编辑: 清溪
 
    篁墩,是歙县与屯溪之间的一个古村。这里平畴沃野,阡陌纵横,新安江从村南流过,顺流而下直抵三吴两渐,称得上是一方风水宝地。历史上,许多大姓迁来徽州,都是先在篁墩落脚,这里成了徽州许多族姓的始迁地和避难所。故此,在徽州移民史上,篁墩有着异常显赫的地位。
    史志称:“新安多大姓,以程为最”。程氏自晋代始迁祖程元谭涉居新安,任新安太守,居篁墩。至南朝,其裔孙程灵洗曾率领乡人保卫乡土建立了功勋,后出任新安太守,也居篁墩。徽州人对其十分敬仰,死后被尊封为“邑神”,建有篁墩庙,钦赐庙额“世宗庙”。以后程氏经世代繁衍,子孙遍布徽州一府六县。程氏三十五世孙即程朱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兄弟俩,虽长期居洛阳讲学,但据明代《程志阙里志》记载:二程夫子念念不忘自己是“忠壮公”程灵洗的后裔,程颢有“忠壮公后裔”章一枚。朱熹的上代自姑苏迁来徽州,第一站也在篁墩。朱熹虽生于闽、长于闽,但他对徽州感情甚笃,除落款和题签以“新安朱熹”外,在其诗文与书信中常常流露出对故乡徽州的思念之情。他三次回徽州省亲、扫墓、讲学,每次都逗留数月之久,并声称“吾家先世居歙州篁墩”。朱熹一生著作甚丰,其学术理论继承和发展了二程夫子的思想。篁墩,由于是程颢、程颐、朱熹的故里和新安理学的发祥地,是徽州文化尤其是徽州宗族文化的精妙缩影,所以,历来被称为“程朱阙里”而声名远播。

    徽州的宗族及其分支,犹如明丽清澈的新安江,由源头的涓涓细流到急流奔腾的滚滚江水。许多宗族兴旺发达之后,有的后代就从地狭人稠的徽州向外迁徙,众多的姓氏血缘向外延伸扩展,绵延不断,源远流长。新安江下游和江南的广袤地域乃至全国,在许多姓氏后代的“寻根絮语”中,篁墩这一地名频频出现。过去,每年清明节,散居在徽州各地的程氏、朱氏族人,都要回归故里篁墩祭祖扫墓。所以,篁墩被誉为徽州宗族的圣地。

    2006年清明节,有位美籍华裔程绵培先生携女儿来到篁墩。他的祖上是从广州迁到夏威夷的,尽管自己一直生活在美国,但遵从父辈“不能忘本”的教诲,早在20年前就开始寻找祖居地,先后到过广州、江苏、河南等地,行程上万里,最后确定自己是篁墩始迁祖程元谭的后裔。在海外像这样期待回徽州“寻根”的华裔数不胜数,篁墩则是他们的首选地。然而当他路远迢迢来到这里,看到篁墩有些文化古迹严重破坏时,不得不深表遗憾。桑梓故里在族裔心中是魂牵梦萦的归宿,这也许就是浪迹天涯的游子割舍不断的故土情结吧!

    我是徽州人。去年春天,和我的先生一道去了一趟篁墩,了却了多年的夙愿。我们循着先贤名儒的足迹走进了篁墩。这里巷道深深,两旁是历经风雨沧桑的徽州老屋。我俩漫步在青石铺就的古驿道上,石板路断断续续、坎坎坷坷,仿佛回响着历史老人铿锵的足音。我们徜徉在长街短巷之中,寻找那里的古祠、古庙、古桥和牌坊,因为那里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寻寻觅觅中,见到的却是一处处古迹的遗址。废墟上,虽然早已竖起了一幢幢造型各异的村民新楼,但作为古村的大家气派与风韵,已不复存在,留给人们的是一个个不该留出的“空白”。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下街36号民宅,主人程文俊是解放初期的村干部,虽然年近古稀,但热心公益事业。他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篁墩曾经有过的实实在在的辉煌:这里有一座上沐皇恩的程朱阙里坊,有恢宏的程氏统宗祠,有曾经盛极一时的世宗庙,有程朱三夫子祠,有水口园林,还有程氏祖墓和朱夫子祖墓……

    程老又兴致勃勃地领我们在村里转了一遭。在一处旧屋前,他推开门说:“这就是程氏祠堂的旧址,不过祠堂的绝大部分已被拆除,剩下的部分改做了小学的校舍,现小学已迁址。”当我们走进这空荡荡的房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放置在天井里的文物:一只断臂的石狮子立于树下,那象征着皇恩浩荡的双龙盘边的“宸翰”匾额,世宗庙碑石,三夫子祠碑石,还有那浑圆的石鼓和形制各异的石础、旗杆墩等,林林总总都寂寞无声地躺在那里。教室里陈列着《篁墩———徽州宗族的圣地》模型,墙上挂着程朱三夫子画像和“程朱阙里,洛闽溯本”的条屏。地上也放着一些断石残片,其中有一块断成三截的茶园石墓碑,上面镌刻着“程氏祖墓”四个斗大的字。瞧着这些,无不令人感到岁月的沧桑。但透过这些残损的古迹,篁墩当年的风骨与气度隐约可见。这些雕龙琢凤的文物,刻工极其精细,它们是篁墩文化内涵丰厚的历史佐证,是弥足珍贵的古徽州文化的精华,无奈天灾人祸,被兵燹与文革、野蛮与愚昧破坏了。令人在惋惜的同时,更为古徽州文明出现的断层、文化遗产的不断消失而哀叹。幸亏村干部和村里的有识之士,将这些残缺不全的文物搜集起来,对这些文化遗存进行抢救和保护,否则,徽州的宗族历史将会仅仅成为纸上的符号了。

    篁墩,是一部厚重的大书,虽然破损严重,但翻阅这部皇皇巨著,仍能让人为之惊叹。它拥有那么丰富的内容,拥有如此深厚的底蕴。随着学术理论界对程朱理学和徽州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程朱三夫子的祖居地———篁墩,在我国和世界上都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更可喜的是,这里的村委会正在组织人力抢救文化遗存,保护文化遗产,并准备适时启动保护措施,让全世界的程氏、朱氏以及其他姓氏的华人,能在程朱阙里———篁墩圆了寻根梦。

( 来源:新安晚报  作者:吴丽霞 )

 
版权所有: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站运营:北京弘程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   : 京ICP备20008064号-1
技术支持: 北京爱问科技有限公司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