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程原网 网站说明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在: 首页 >
新闻中心    
家教家风对二程理学的重要影响

程  向  阳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

特邀研究员、颐祖33世孙)

 

家教家风,对于所有的家庭、家族、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来说,都事关重大、至关重要。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实现良好的家教,形成良好的家风,子孙后代才能兴旺发达,国家民族才能繁荣昌盛。


家教家风的基本概念


本文所讲的家教,是指家长对家庭成员的日常教育、综合教育,是指家长对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是指家长所秉持的做人做事、为人处事的原则、方式、习惯,对家庭成员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本文所讲的家风,意为由父母或祖辈用努力提倡、用心培育、严格教养并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言行的良好风习。家风是一个家庭和家族长期培养、持续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和道德情操,具有耳濡目染的感召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家庭或家族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或家族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健康成长、持续发展,是一个家庭、家族世代相传的、体现家庭、家族成员道德风尚、言行风习、生活风气、精神风貌、审美风格的家族整体风韵、文化风范和社会风采。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历史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身负众望,而为家族诸多成员所敬仰追慕,其嘉言懿行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庭家族子孙世代持续接力的恪守祖训、传承发展,就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家庭家族特点的处世理念、文化风尚。

本文所讲的家教家风,是褒义层面的,是崇德向善、健康文明的科学概念。

社会上那些道德败坏、为非作歹或怂恿家庭成员违法犯罪之陋习丑行,不在本文所讲的家教家风范畴。


二程圣哲青少年时代的家教熏陶


我们的先祖程颢、程颐,之所以学有大成、名垂青史,创立了影响中国近千年的正统学说——二程理学,成为享誉古今中外“二程”,与其良好的家教家风有首要关系。

二程父母在家教的方法、内容、形式等诸多方面,堪称楷模:

1、抚爱愈深情,家教愈严正。

二程父母程珦、侯氏深谙教子之道,爱之愈深、教之愈严,具有良好的家教家风传承。程颢、程颐兄弟相差一岁,在他们蹒跚学步时常常会一不留神摔倒在地,对于这种事情乳娘的第一反应是上前一步将其扶起。但作为亲生母亲的侯氏却极力劝阻:不要管他们,让他们自己站起来。然后又提醒兄弟俩:走路慢一点儿、稳一点儿就不会跌倒了!小孩子吃饭总喜欢挑肥拣瘦,孩提时代的二程兄弟也不例外。心肠柔软的乳娘百依百顺,对两兄弟有求必应。侯氏则告诉乳娘:小孩子不能惯,现在惯什么毛病长大就有什么毛病。同时一脸严肃的批评二程:小时候吃饭挑三拣四,长大了怎么办?

正是侯氏这看似苛刻的严格要求,才使二程兄弟走上了为官从政和著书立说的人生正道。母亲去世三十一年后,程颐在他撰写的《上谷郡君家传》中说:我们兄弟俩平生对衣食不加挑剔,不会用凶狠的话语骂人,不是本性如此,而是因为母亲的教育才使我们这样的。

2、戒好高骛远,重行稳致远。

宋代流行童子科,蔡伯俙四岁就被真宗皇帝赐进士出身,对此很多母亲羡慕不已,然而侯氏对此却不以为然。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一步一个脚印的潜心读书、丰厚学养。她不相信“天才”之说,明确反对盲目崇拜所谓的“神童”。有个叫姜应明的少年考中“神童第”并因而得官,二程兄弟奉为偶像争相前去观睹。侯氏则告诫他们,“神童”不过是昙花一现,最终难成大事,要想行稳致远,必戒好高骛远,一定要脚踏实地,打牢文化根基,逐字逐句逐篇,认真学习钻研。后来事实验证了她的预言,没过多久姜应明就因玩物丧志锒铛入狱,锦绣前程化为乌有。

3、亲情加感召,乐学互赶超。

为激励二程刻苦读书,侯氏亲笔写道:“吾惜勤读书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爱勤奋读书的孩子。兄弟俩为了获得更多的母爱,明比暗赛竞相超越,把钻研学问当做人生的最大快乐、幸福和享受。正所谓:学以为乐,乐以为学;不学无以乐,无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不乐不是学。

4、山水激雅兴,诗歌励德行。

春秋季节,父母会利用闲暇带领二程游览名胜古迹、山水田野,熏陶孩子的道德修养和家国情怀。“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等,就是在游览木兰山时父母让孩子随机学习并加深领会的诗篇。冬天,父母会利用赏雪的机会寓教于乐,让孩子见景生情,进行启发式教育,使兄弟俩对“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诗句产生更加深切的感悟。

通过读诗、悟诗、写诗的形式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是二程母亲侯氏家教的一个重要特色,。为使二程长大后行廉知耻,侯氏从讲述晋代廉吏吴隐之《酌贪泉》“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入手,除融会贯通真正理解诗的内涵之外,她还要求兄弟俩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经过深思熟虑,刚满十岁的程颢提笔写下了“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的惊世名作。也正是这两句诗,奠定了程颢一生清廉为官的基础。

品德教育,是二程家教的重中之重。“见人善当如己善,必共成之;视他物当如己物,必加爱之。”是母亲对二程兄弟的谆谆教诲。“勤是无价之宝,学是明目神珠。积财千万,不知明解一经; 良田千顷,不如薄艺随身。慎是护身之符,谦是百行之本”等,都是二程家教的基本内容。

5、患其不能屈,毋患不能伸。

当二程在有些情况下当仁不让或稍显得意、初露锋芒时(木兰林间两碟豆,仙河水上一瓯油;牛头如此生狗尾,马嘴何曾吐象牙),父母会随时把握契机和教育方寸,用侯氏当时的话说就是“对孩子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会随时告诫、提醒小弟兄俩。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对所青少年而言,施展才华、勤学好胜、知进能伸容易,但忍受挫折、韬光养晦、知退能屈就不容易了。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应该担心他们不能经受委屈坎坷的考验和艰难困苦的环境磨练,不担心他们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因为人人都有展示、彰显自己才华和优势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是本能)。一定要让孩子具有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在遇到逆境、受到委屈时坦然面对,矢志不渝;面对强权或艰难险阻,要经得起考验;在顺境中,要不骄不躁,谦和忍让,居安思危。

6、破鬼怪邪说,树浩然正气。

多少年来,坊间离奇鬼怪的说法时有发生。程珦侯氏夫妇幼读儒家经典,对鬼怪邪说不屑一顾、无所畏惧,当仆人惊慌失措的说有厉鬼在房梁上扇扇或在墙角敲鼓时,侯氏会果断的说:去,拿把椎子过来,领我看看厉鬼,让我去把它戳死!仆人此后就再也不说、不信、不怕妖魔鬼怪了。

母亲处变不惊的风格与不信鬼怪的观念,对二程兄弟影响颇深。比如程颢在鄠县做主簿期间,当地一座寺院的主持装神弄鬼,制造佛头发光的假象,借以欺骗老百姓争相布施进香,许多善男信女为了看到这样的奇观,日夜守候在小小寺院,男女杂处,熙熙攘攘,有伤风化。但畏于神灵,县令也不敢派人禁止。程颢听说此事则主动来到寺院,他对寺庙主持既神秘又严肃的说:佛祖放光,百年难遇,我也想开开眼界,不过公事繁忙,无暇光顾,下次佛头发光时,烦请你把那发光的佛头送到衙门里让我也一饱眼福。从此以后,寺庙主持再也不敢编造谣言欺骗百姓了。

7、心底存慈善,待人当平和。

    因为父亲程珦敬业尽忠、公务繁忙,二程在家里更多的时间是和母亲侯氏在一起。母亲幼而聪悟过人,女工之事无所不能。好读书史,博知古今。嫁到程家以后,对姑舅尽心服侍,与夫君相敬如宾。她待人仁恕宽厚,抚爱诸庶不异己出,对奴婢视如儿女,不准家人打骂奴婢,遇到有人斥责奴婢,她必告诫说:“贵贱虽殊,人则一也!”侯氏德容之盛,内外亲戚无不敬爱。

母亲侯氏遇到路上遗弃的小儿,多次收养抱回家。有一小商人外出未还,而其妻死,儿女散逐人去。惟幼者,始三岁,没有着落。她惧其必死,便抱回家。当时程家人众,生活困难,都不愿收留。侯氏乃买粮来养她。其父归,十分感激的说:“幸蒙收养,得全其生,愿将此女献给你。。”侯氏说,“我本以待汝归,不是为了要你家的孩子。”

母亲侯氏还喜好配置药物,以济病者。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挑炭的人生了病敲其家门,家人欲呵斥之,她劝止说,千万不要这样,你把他赶走,他没钱治病不是更困难吗?便开门给那人治病。

在二程兄弟拜师周敦颐先生之前,接受家教长达十四五年。良好的家教,就象一泓甘泉,滋润着二程兄弟的心灵。父母给二程兄弟的不仅是谆谆教诲,更多的则是让其铭记在心的身体力行。父母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对仆人平等相待,对弱者、乞讨者和遇到困难者怜悯帮助的一言一行,对二程在为官从政时真正做到亲民爱民、惠民利民,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二程在教学育人的实践中,使学生形成“如坐春风”的心理状态,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二程理学特别强调的“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固本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足衣食”等诸多民本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二程理学所形成的“中、德、诚、敬、恕,公、正、仁、顺、和”思想主张,产生了重要影响。

孟母三迁择邻,培养了一个亚圣;程母随遇而安,教导了两个夫子。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方法,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这也应该是家教成功的一个极其宝贵的实践经验,也可以概括为一个基本的哲学观点。

为了形成良好的家教家风,孟母三迁成就了一个“功不在禹下”的儒家亚圣,欧母画荻成就了一个誉满天下的文坛巨擘,程母言传身教成就了两位“学达性天”的理学泰斗,岳母刺字成就了一个千古流芳的民族英雄,

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一家两夫子,日月倍增辉。这是古今中外,举世罕见的历史奇观。康熙皇帝对程朱后裔“杂派差务、概行豁免”的圣旨诏书,就是对两程夫子、朱熹夫子及其子孙后代的最高奖赏。


重视家教家风是每一个家长的本分


对于全民族、全人类来说,只要所有的家庭教育成功,所有家庭都有一个良好的道德风尚、精神风貌,风和日丽、风清气正,并且能够持续传承弘扬,一定家和业兴,一定没有贪官,一定国泰民安,一定和平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十分重视良好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曾经多次在全国性的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国人民实实在在的把家庭文明建设认真做好。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进行了系统化的论述,又一次做了全面强调: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家庭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出了殷切希望:

  第一,希望大家注重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第二,希望大家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古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画荻教子、岳母刺字,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我从小就看我妈妈给我买的小人书《岳飞传》,有十几本,其中一本就是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第三,希望大家注重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礼记·大学》中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的以上重要讲话,鞭辟入里,语重心长,深刻通俗,令人心悦诚服、醍醐灌顶。我们各个家族、家庭,都应该认真学习领会,牢记讲话精髓,在日常生活中扎扎实实的真正做好各自的家教家风建设。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安宁、兴旺发达,也是为了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繁荣昌盛。

值得注意的是,形成良好的家风,需要很长时间的日积月累,破坏起来却可能只缘于一两件错事小事,所谓功亏一篑、毁于一旦。因此,对于我们每个家庭、每个家族来说,对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来说,家教家风建设任重道远,责无旁贷。我们应该孜孜以求,切勿懈怠。


 
版权所有: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站运营:北京弘程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   : 京ICP备20008064号-1
技术支持: 北京爱问科技有限公司 管理登录